[學習] 大人學-專案管理一日特訓班

雖然我的職業不是PM,但工作、生活裡都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專案在進行。這堂課讓我重新整理、建立面對專案該有的心態。

以下是今天的takeaway

  • 專案經理是在幫別人完成夢想的人,是將想像變成可執行方案、再加以實踐的人。
  • 需求模糊是正常的,怎麼在初始階段,引導老闆將抽象的「形容詞」,轉成具體可交付的「名詞」成果,是PM重要的能力。
  • 面對模糊的需求,要多問、對焦,千萬不要自己腦補。因為不明確的目標和交付成果,會讓自己陷入險境。
  • 初步的計畫書是拿來拋磚引玉,幫助別人把需求說出來、想清楚的工具。(這點是我過去的誤區,我常常會想要做一個一次就完美的計畫,所以在被打槍的時候,很容易非常難過)
  • 變動是專案的常態。遇到變動不要一股腦就開始動作,要先想會有什麼影響,然後列出越多方案越好。
  • 現實情況下,往往沒有所謂的「完美解」,只能在有限的時間、資源裡,試圖訓著夠好的作法。
  • 每個目標和成果都不是等價的,所以做調整時需要取捨。PM要隨時掌控專案的全貌,要看得夠遠才能做出好的判斷。

聽大人學的廣播一兩年了,第一次踏入教室上課,覺得相當有收穫。雖然只有一天的時間,但從建立觀念、學習工具、應用練習,真的都實際走過一次。Joe的講課技巧也很好,讓人自然而然就能記住重點,上面這些筆記,都是下課後我直接回想就能寫出來的。學員們許多都是自費參加,所以上課真的好認真,分組討論也相當有品質。ˊ總之,是值得推薦的一堂課。

101專案管理一日特訓班(7PDU)|專案管理課程

[閱讀心得] 別因為太努力善用時間,而錯過了人生

前陣子到朋友給我出一個功課,要我試試看「什麼都不做一整天」。這對於凡事講求效率,覺得時間要用得有建設性的我來說,這個功課真的非常困難,不管是整天追劇、看小說,還是乾脆發呆睡覺,對我來說都不是容易的事,最後我乾脆直接放棄。然而,換個角度想,沒辦法無所事事一整天的自己,似乎也有點荒謬。為什麼這麼沒辦法閒下來呢?

前陣子讀了《過度努力》這本書,讓我開始思考自己是否就是在用努力做各種事情,來逃避某些問題。儘管心裡是想要慢下來的,但只要一慢下來我就覺得焦躁,或是對未來感到不安。儘管大家都覺得我已經很努力地工作生活,甚至被笑稱是認真魔人,但我還是覺得自己永遠追趕不上別人、追趕不上自己的計畫,追趕不上一切。

感謝蕙如推薦這本《人生4千個禮拜》給我,書裡的好多片段,對我來說真的是當頭棒喝。其實我覺得這本書蠻哲學的,作者舉了很多例子,來說明生產力至上、凡事講求有用的現代社會走向極端之後,會有多不合理,並進行各種正反辯證。

「他們因為太努力善用時間,錯過了人生。」

摘自《人生4千個禮拜

當下不是為了未來才存在的

你一定聽過一種說法,說未來來自於每一個當下的累積,所以我們必須要好好利用時間,努力為未來做準備。

大部分的生產力書籍在告訴你要如何善用時間,時間管理工具推陳出新,無論是把一天的時間切割成一個個的番茄鐘,還是把一天分割成30分鐘為一個單位的時間格,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訴你,你能用更快的速度做更多的事情。

但是本書作者提醒,「我們的生活永遠在想著未來,擔心事情會不會順利發展。我們感受每一件事的方式,是期待日後會出現的好處,因此終日惶惶不安」。如果我們太專注於未來,反而會錯過當下。

我們告訴自己,有效率地善用時間,才能做更多事,才不會錯過那些我們想做的、想體驗的事情。「把握時光,不要後悔」這樣的說法看似天經地義,但作者提醒,我們必須了解我們終將錯過世界上大部分的事情。我們不可能體驗所有嚮往的、令人羨慕的那些人的人生,不可能嘗試所有不同的求學歷程、職涯路徑….,唯有接受我們擁有的時間有限,了解錯過的必然,我們才能不再騎驢找馬,才能真正活在當下。

「一但你真正瞭解,錯過世上絕大多是的體驗是必然的結果,那麼有太多事物尚未體驗過,將不再是個問題。」

摘自《人生4千個禮拜

選擇沒有那麼可怕,人生沒那麼容易完蛋

前陣子很流行一句話「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但我反倒覺得小孩子才會任性地全都要吧,畢竟選擇是相對痛苦而且困難的。作者認為,全都要、不選擇,其實是一種逃避現實的做法,因為我們不想承認我們沒時間、沒財力、沒能力……。一但做了選擇,代表我們承認自己的有限,這感覺絕對不好受。

我自認有選擇困難,大事小事都不太能當機立斷,猶豫半天總是希望能找出最佳解,很怕做錯或是錯過。然而,把人生拉長來看,各種選擇沒有好壞,只是代表當下心中最重要的是什麼而已。儘管很多人會跟你說,現在不選A路線以後你一定會後悔,但那是真的嗎?人生一直在變,絕對沒有人能百分之百保證,選了A路就就能永遠安泰,或是選了B路線就一定完蛋。高薪工程師離職開咖啡店,或是名校高材生放棄學業反而闖出自己的一片天,這些報章雜誌最喜歡寫的反差故事為人津津樂道,但這些常是世俗覺得會完蛋的B路線不是嗎?

「你再也無法回頭的時候,焦慮會消失,因為現在只有一個方向可走:你要前進,走向你的選擇帶來的結果。」

摘自《人生4千個禮拜

避免把所有的空閑時間用於個人成長

「我們用來塞滿休閒時間的活動,不只愈來愈像工作,那些活動有時還像是某種肉體的懲罰。有罪之人靠著鞭打自己,急著在無法挽回之前,消除身上的懶散污點。」我看到書中這段話時不禁會心一笑,因為我的休閒時間在很多朋友眼中,都不太休閒(笑)

還記得去年我安排了一整週的休假,結果哪都沒去,窩在家裡瘋狂看完兩門線上課程,儘管我以為只要沒有工作就是在休息,當下也覺得非常充實,但在假期結束時我才意識到事實並非如此,我竟然在休假期間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盡。

「當你與時間的關係幾乎完全是工具性的,當下這一刻便會失去意義。」

摘自《人生4千個禮拜

要能真正享受休閒,作者建議至少把部分的休閒時間,以「浪費的方式」用在單純享受「體驗」帶來的樂趣。作法很簡單,可以在生活中納入更多沒有特殊目標的事情,或是去做一件你不擅長的 、練習之後也很難變成專家的事。因為沒有目標、也知道自己不會做得太好,所以就沒有所謂是否善用了時間的問題。在這種設定之下,我們更能單純地體驗,感受當下做這些事情的感覺。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空瑜、泰拳、花藝能如此吸引我的原因,在做這些事情的當下,我多半比較容易單純地去體驗、去感受,也因此過程中常常能體驗到腦袋徹底放空的輕鬆感受。

翻轉你對於效率和管理時間的想法

過去兩年,我讀了一堆時間管理的書,除了希望讓工作更有效率,更想善加利用工作以外的時間。我相信扣掉工作八小時和睡覺的八小時,我每天應該還有八小時可以拿來自我提升,不管是運動、閱讀還是學習,甚至連看日劇的時候都想拿著筆記本記錄單字。儘管這樣的作法大部分時間讓我神彩奕奕,但我發現大概一季就會出現一次毀滅性的身心疲乏。

這本書挑戰我對時間管理的想法,似乎也讓我明白我的不安、焦躁、疲累為何而來。

推薦這本書給跟我一樣是閒下來就容易感到焦慮的人,因為害怕做選擇而感到不安的人,覺得人生一直在追趕下一個目標快要喘不過氣的人。

「練習什麼都不做是在奪回你的自主權— 不再試圖迴避此時此刻的現實真正帶來的感受,冷靜下來,替你分配到的短暫人生做更好的選擇。」

摘自《人生4千個禮拜

[學習] Excel, Power Query, Power BI 比較、實例分享、課程推薦

Photo by Lukas on Pexels.com

你也跟我一樣是Excel苦手,但在工作上卻又不得不與Excel當好朋友嗎?你也跟我一樣討厭重複處理資料的過程嗎?你也跟我一樣覺得寫公式或是寫VBA很困難嗎?自行摸索好一段時間,也實際上使用這兩個軟體解決工作上的問題之後,我總算能清楚說明Excel, Power Query和Power BI有什麼差別和關聯了。以下依照我的使用經驗以及在線上課程學到的內容,對三個軟體進行了簡單說明。

Excel, Power Query, Power BI 比較

Excel

我們最熟悉的試算表,可以輸入數值或是直接匯入數據。裡面附帶的基本功能可以進行簡單的資料格式轉換、數據統計或是圖表製作。搭配公式以及VBA則可以進行更複雜的運算,甚至將需要重複執行的步驟自動化。然而,公式以及VBA的學習門檻較高,有基礎的程式概念才會比較好入門。

Power Query

內建於Excel裡面的數據編輯器,能輕鬆對資料進行轉換、編修、計算、比對等等。許多在Excel裡面需要使用公式以及VBA才能做到的事情,只要透過Power Query的基本功能選單就能做到。

  • 自動轉換資料格式:
    Excel裡面我們可以手動設定每一個欄位的資料格式,例如數字、文字、日期等等。Power Query則內建偵測資料格式的功能,只要按下按鍵,就能自動幫你判斷資料應該要轉化成什麼格式。
  • 方便的條件運算功能:
    Excel裡面如果需要根據資料條件進行計算,大多需要使用if公式,如果條件超過兩個,那很多人可能就寫不出來了。Power Query裡有設定條件計算的功能,只要依照欄位輸入想要篩選的條件,就能輕鬆達到複雜公式才能做到的效果。
  • 快速比對資料:
    在Excel裡面要比對資料的話,大多得要寫Vlook公式,但如果你使用Power Query,只要透過資料合併的功能就能輕易做到,根本不用寫公式。
  • 自動更新資料:
    如果你的報表或是圖表需要每月或是每季進行更新,使用Excel的話你需要定期手動更新圖表的資料欄位,不然就得要寫公式讓圖表和資料能連動。但如果使用Power Query,你只需要更新、或是直接置換資料來源的檔案即可。
  • 一個資料來源,多種輸出運用:
    假設有一份Excel資料要製作成A報表,又需要繪製成B圖型,而且需要分別在不同的頁面呈現,使用Excel的話,得要複製好幾份原始資料才能做到,這也會讓檔案變得很大。使用Power Query的話,可以在不更動資料源的情況下,製作各種不同的Query檔案,並輸出成不同的報表,而且完全不用擔心不小心刪掉或是變動到原始資料。

Power BI

Microsoft 365裡包含的軟體,能輕鬆地將資料製作成儀表板(dashboard)。儀表板是現在相當流行的資料顯示方式,能將複雜的數據視覺化,讓我們能更快速地、甚至是即時地獲得作決策所需的數據。

  • 多種圖表呈現方式:
    Excel裡面能畫的圖表,基本上Power BI都有。每一個頁面由各種區塊組合而成,方便你編排圖表的位置,將多種圖表組合在一個畫面裡。除此之外,在Excel裡面需要大費周章才能畫成的Map Chart,對Power BI來說只是一塊小蛋糕而已。
  • 使用者友善的介面:
    儘管Power BI的料篩選概念和Excel的filter以及pivot table類似,但是更人性化、介面更直覺,甚至能以輕鬆拖拉的方式快速組合dashboard資料。使用者也能透過側邊的filter直接輸入關鍵字或是用勾選的方式篩選資料。Power BI甚至有書籤功能,能讓你記錄下常用的filter組合,方便在不同條件之間快速切換。
  • 一個資料來源,多種圖表呈現:
    這點和上述的Power Query類似,同一份料的A欄位可以是儀表板上的A圖表,B欄位則可以是B圖表,一個資料來源可以有不同的數據展現方式。然而,需要注意的是,Power BI 一定得要和Power Query搭配使用。不管你是否需要對原始數據進行清理,都得要先將資料匯入Power Query裡面,才能在Power BI裡面加以運用。如果你的資料很乾淨的話,不太需要擔心搭配Power Query的部分,只要把它當成是一個資料轉換的步驟就好。
  • 自動更新資料:
    由於需要與Power Query搭配才能使用,所以跟Power Query一樣,只需要更新資料來源,儀表板就會自動抓到不同的數據,如果是連結到即時的數據資料庫,就能隨時隨地達到資料同步的效果。
項目ExcelPower QueryPower BI
主要功能基本運算、畫圖快速清理大量資料資訊視覺化
運算及資料清理公式、VBA內建功能選單,方便簡單,複雜運算可使用專屬的M code需搭配Power Query使用
資料篩選需設定filter或使用pivot table內建功能選單,方便簡單,複雜運算可使用專屬的M code直覺的Filter功能,可勾選或是關鍵字查詢,也能置入R語言的套件
圖表的資料更新若有多個表單或圖表,需手動更新只需置換資料源只需置換資料源
數據分享需email傳送檔案需email傳送檔案付費版可透過URL分享,有手機版
適用情境資料少、運算簡單、一次性需求。任何你想到需要計算以表格呈現的資料都可以做(只是資料越多越麻煩)大量資料、運算需求大、運算複雜、有定期更新的需求,例如HR各部門的人事資料整合、全球銷售業績統整大量資料、需視覺化呈現、有定期是即時更新數據的需求,例如業務部門的業績儀表板、專案進度儀表板

實例分享

因為公司的資料不方便公開或是截圖,所以以下用文字的方式說明我實際在工作上的運用案例。

我用Power Query做了什麼?

將整理兩萬多筆人事資料的流程自動化。原本需要花十幾個小時才能完成的工作,以後可以一鍵完成。

  • 要解決的問題:
    多年來公司歷經多次購併,內部也進行過多次統整,各事業單位依照的自己的業務需求,有不同的人事資料紀錄方式,導致人事資料難以整合。過去,每一季我們都需要手動清理更新的人事資料,依照國家、地區、辦公室、契約型態以及FTE的數據篩選資料,並透過代碼將員工分類到不同的服務項目去。更麻煩的是,併購或是拆分出去的事業單位的資料,往往因為資料欄位不同,需要用look up或是手動的方式一筆一筆歸類,過程曠日費時。
  • 解決方式:
    使用Power Query把上述流程通通自動化,先轉換資料格式,確保日期、文字、數字等等都正確無誤,接著用條件運算功能將員工分類(例如,如果部門代碼是0001且服務編碼是1000,則歸類到A服務),lookup功能則用Power Query的Merge功能,指定唯一不變的欄位(例如員工編號)之後,就能自動將其他資料對應之後合併資料欄位。第一次會比較辛苦,得要把上面的步驟通通用Power Query的功能做一次,不過下次要再更新的時候,只需要把資料來源換成新的檔案就好了。

我用Power BI做了什麼?

把將近兩萬多筆的業務資料製作成儀表板,依照地區、國家、服務項目篩選,就能立刻看到不同的業務經驗統整。

  • 要解決的問題:
    公司的業務資料相當複雜,每一筆資料有三四十個欄位得要記錄。透過這些欄位不同的排列組合,我們每季需要產製將近70張excel報表,內容包含圓餅圖和直條圖,方便業務單位隨時取用資料。儘管為了加速流程,我已經開發出能自動清理原始清理以及畫圖的VBA工具,但對於需要產製超過70張圖表這件事情,覺得還是不太合理。舉例來說,為了顯示各個國家的業務經驗,我們需要依照國家和地區分別產製出超過十幾張的報表,但其實這些報表的差異只在於filter不同的國家而已。
  • 解決方式:
    將這兩萬多筆資料倒入Power BI裡面,依照常用需求建立幾個不同的分頁,並設定好要顯示的數字和圖表,接著在頁面上放入國家、服務等等常用的filter,如此一來,只要輕鬆地透過filter選擇,就能快速顯示不同的資料。舉例來說,我只需要設定一個國家頁面,搭配filter就能達到過去需要十幾張報表才能達到目的了。

學習資源

  • Excel VBA
    [學習] VBA學習心路歷程和資源分享 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我的VBA學習資源,希望能幫助跟我一樣對程式零概念,甚至是有點恐懼的人
  • Excel Power Query Beginner to Advanced (including M)
    Leila Gharani是Udemy上Excel系列的熱門講師,看了許多評價之後決定購入課程,依照我的使用需求大概看完75%的章節,覺得真的是很物超所值的課。講師會先解釋Power Query的原理,並且會跟Excel做比較,從原本的Excel觀念帶入到Power Query,讓你比較好理解。內容章節分得很仔細,所以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選擇需要的部分觀看,雖然是英文課程,但講師語速很快,所以我轉1.5倍速聽也完全沒問題,能夠很有效率地學習。

工作上的問題處理之後,我在上述工具的學習也將告一個段落。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在資料處理上遇到困難,或是正在學習這些工具的人。

[學習] 化輸入為輸出,教你如何讀得快又寫得好

過去幾年,每年的目標裡都有「閱讀」這一條,儘管去年好不容易培養了閱讀習慣,但我讀書讀得很慢,如果不做筆記就會很快忘光光,但有時候卯起來做筆記又會讓閱讀速度變得更慢。總覺得自己用的不是好的筆記方法,容易中斷閱讀體驗又費時費力,更糟糕的是,我常常是寫了一大堆筆記卻懶得回顧,或是看完一本書之後滿腔熱血,別人問起卻不知道該如何說明。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有上述困擾,相當推薦你看看瓦基這堂課【化輸入為輸出】九堂課教你輸出高品質內容

看過不少講如何閱讀以及寫作的書,但還沒看過這樣從閱讀(輸入)到寫作(輸出),用一套完整的流程架構來說明的書或是課程。瓦基的課程果然維持他部落格文章和podcast的一貫風格,結構清楚、淺顯易懂,而且感覺得到他是真心地、不藏私地想要分享的誠意。

瓦基說書一年多了,只要是他介紹過的書,我都會忍不住想要拿來讀一讀,他寫的文章不只觀點獨到,內容結構完整,就連視覺編排的易讀性也相當高。在他去年底從台積電離職之前,他一直是一面上班一面進行這樣大量的閱讀和輸出。我相當好奇他到底是用什麼方法做到這一切,也因此看到他推出這個課程就立刻購入了。

從課程學到的技巧

閱讀時如何兼顧閱讀效率又能做筆記?

以我自己來說,我一直覺得做筆記容易打斷閱讀,但不做又會忘記自己當下在想什麼。我認為瓦基提供的貼便利貼的方式非常好,實際嘗試讀了幾本書之後,發現這個方法真的能讓我的第一次閱讀體驗相當流暢,回顧的時候也能快速進入狀態,並有助我提升後續的筆記整理和輸出效率。
除了紙本書之外,電子書、網路文本,甚至是podcast和youtube的資訊要怎麼做筆記都有提到。畢竟現代人吸收資訊的管道太多了,每一種資訊有不同的接收情境和介面,瓦基用他親身的經驗,分享實際嘗試出來的方法給我們,省去我們還要摸索的時間。

筆記一大堆到底要怎麼整理?

說到做筆記,很多時候我們都只做到標記或是抄寫的步驟,然而,在真的輸出成文章之前,其實還需要針對筆記進行思考,為後續的輸出做「準備」。用做菜來當例子,閱讀和做筆記就很像你到市場採買,但食材買回家之後還是需要經過洗菜、醃肉等等的步驟,才能真的下鍋料理吧?你閱讀之後是否能有產生獨到的觀點,是否能將書裡的內容轉化成自己的想法,這個準備的過程其實相當關鍵。課程裡,瓦基介紹自由書寫、自由回想以及一問一答這三種方法,幫助我們快速且重點式的紀錄下自己的想法。

看完這段之後,我發現自己輸出很慢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把「做筆記」、「準備」、「輸出」這三件事情都混在一起做了。一面做筆記一面整理,會讓輸出變得相當零碎,如果能把筆記做好,找一段時間進行輸出前的準備,那輸出時的重點其實就在於內容的排列組合和如何精煉文字了。

怎麼輸出一篇言之有物的文章?

完成上述的準備步驟之後,你應該已經有很多素材可以料理文字了。不過,面對那麼多素材的下一個問題是,「你很有可能不曉得該從何下手」,而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框架的原因。

框架其實很像上國文課時做的閱讀測驗或是學習單,那些測驗或是學習單,其實都在引導我們思考,訓練我們在閱讀之後能夠產生自己的觀點或是做出總結。比較可惜的是,以前的練習大概就是在把框架填滿,並沒有針對這些內容加以整理排列,再延續到最後的輸出。也因此很多人雖然很會考試,但是還是作文苦手吧。

課程裡瓦基介紹了五個他常用的寫作框架,分別是萬能框架、黃金圈框架、清單框架、故事框架和實踐框架,這些框架可以互相搭配,將你的想法依照框架的結構整理好,並加以排列,就已經算是完成一篇文章囉。如果你的需求是要將文章分享到社群媒體上,瓦基也分享了如何寫導言、如何下標、以及如何一魚多吃,讓一篇文章的內容能適用在不同的平台上。

我的實質收穫

重新思考閱讀和輸出的目的是什麼?

我習慣在自己的待讀清單上標記想要閱讀的原因。想要閱讀一本書,可能是因為想要獲取新知,也可能是因為想要獲得娛樂,抱著理由或是想要透過書本解決的問題,閱讀時也比較好按圖索驥尋找答案。然而,當課程中聽到瓦基提到要思考「輸出的目的」時,我突然覺得當頭棒喝。這個問題聽起來相當基本,但我竟然從來沒有仔細想過!我的輸出目的是什麼?是想透過輸出來促進思考、讓自己加深印象?還是我其實主要是想與別人分享閱讀心得呢?

想到這裡,我發現閱讀和輸出的目的其實無法一分為二,每一本書都因為不同的理由而想要閱讀,也會有不同的理由想要輸出。知道輸出的目的,才知道要怎麼整理筆記,也才能根據目的選擇不同的框架來寫作。

建立Notion的閱讀資料庫

因為習慣用電腦記筆記,我嘗試了不少做筆記的方法和軟體。去年開始參考幾個網路上的模板開始用Notion建立自己的筆記資料庫,高手們分享的模板雖然厲害,但其實許多複雜的功能對我來說都太強大,有些資料庫的欄位分類對我來說也太細了,如果要跟著做,反而會導致我花很多時間在維護筆記系統。

當初買這堂課最吸引我的部分,就是可以在課程中獲得瓦基的Notion資料庫模板。你可以直接套用瓦基分享的模板,也可以跟著課程裡的說明一步一步建立自己的資料庫。瓦基的模板結構簡單,用的都是最基礎的功能,你不需要成為Notion高手也能夠輕鬆上手。

要完成一個大目標,比較容易的做法是把它拆成一個個小的目標。

現代人生活忙碌,能夠閱讀和輸出的時間都很零碎,就算是週末或是安排一整天的休假,要全部拿來讀書或是寫作,腦子和心靈也應該會覺得蠻累的(至少我自己是這樣)。在這種情況下,要長久持續閱讀和寫作的習慣,勢必得將這整個過程拆分成不同的步驟,再選擇適合自己的時間執行。

瓦基的課程就把完成「輸出」這個終極目標的過程,拆分成一個個不同的階段性任務。在課程裡,分享他自己親自實踐的輸入輸出方式,包含如何提升閱讀效率,如何做筆記並建立筆記知識庫,輸出的準備和執行流程。每一個步驟瓦基都提供清楚的範例說明,搭配圖卡和畫面以及他實際產出的文章為例子,更重要的是,他提供的作法簡單不複雜,只要照著步驟來,人人都可做得到。

中英日翻譯練習 – 2 (我在花藝課學到的事)

我在花藝課學到的事

What I learned from flower arrangement

フラワーアレンジメントで学んだこと

去年報名花藝課的時候,想著要跟著花藝課經歷一輪春、夏、秋、冬,沒想到一轉眼就這樣過了一年。我學花藝完全沒有設定什麼目標,沒有要考證照、要開業….,只是單純地希望能夠過上有花的生活。由於還是一個需要投入金錢和時間的活動,再加上與自己約定的一年已經到了,所以這陣子其實有點猶豫是不是要再續報上課。

When I started the flower arrangement class last year, I only planned to have four rounds of lessons because I want to experience it in all four seasons. I hadn’t planned to get any certification or open my own flower shop but just wanted to live a life with flowers. Time flies, one year has passed and now I realize I don’t want my flower arrangement journey to come to an end.

一年前にフラワーアアレンジメント教室に通い始めた時、資格を取るや開業するなどの目標がなかった。ただ単にお花のある生活を送りたくて、お花と共に四季を味わいたいと思っただけだった。あっという間に一年経って、お金も時間もかかることだから、続けるかどうかを迷っていた。

回顧一開始上課時寫的文章,那時候的我認為,花藝的學習其實是一種心靈的修行。記得那時候在教室裡總是因為跟不上老師和同學的速度而感到心慌,因為無法取捨花材而猶豫不決,因為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可以參考,而常常處於無所適從的狀態。

I still remember how panicked and frustrated I was in my first class.

最初の頃自分が書いた感想文を振り返ってみたら、フラワーアアレンジメントは心の修業だと書いてあった。その頃は先生と他のクラスメートについていけなくて、いつも慌てていた。それに、フラワーアアレンジメントに正解なんかないので、花の取捨に迷って、どうするかいいのかがわからなかった。

第一堂課下課後,我寫了下面這些筆記:

● 花藝對我來說是全新的學習,完全零基礎之下,我必須接受自己不會、跟不上,要與不知所措和無能為力的感覺共處。
● 花藝作品的好壞美醜,判斷自在人心。所以我很難知道自已做得對不對、好不好,沒有標準答案可循的不確定性,讓我感到不安。
● 我們無法控制花材的樣貌,只能順應它原本的姿態去運用它。我不只缺乏想像畫面的能力,個性又猶豫不決,換了幾個位置下花之後,無法放鬆的手指就把花給弄傷了

I wrote the following memos / the memos below after the class:

● This is a steep learning curve for me. I have no foundation of flower arrangement. Therefore, I have to accept that I will be clueless and fall behind others.
● Judging a flower arrangement work depends on people’s own aesthetics and preference. Therefore, the teacher will never tell you whether you are right or wrong, good or bad. I feel worried because there is no model answer for me to follow.
● We cannot control how the flower looks and can only follow the natural shape and try to utilize it. Flowers are delicate so I’d better do everything right first time. However, this is difficult for an indecisive person like me.

一回目のレッスンが終わった時に、どれだけ落ち込んだのかをよく覚えている。その時私はこのようなメモを書いた。
● 私にとってこれは新しい学習だ。基礎が全くなかったので、できないのも、皆についていけないのも当然だ。できない自分を受け入れよう。

● 作品に対する評価は皆んなそれぞれだから、正しいかどうか、いいかどうかなどの正解はない。私はそれで不安なのだろう。

● 花の様子や見た目は変えられないから、ありのままの姿を生かすしかない。何度も挿し直したら、繊細な花に傷をつけてしまうから、できるだけ一回で成功しようとしたんだけど、優柔不断な私にとっては難しいことだ。

一年過去,儘管依舊會猶豫,但我已經越來越懂得捨去,下剪刀的時候更加篤定。因為我知道,花藝沒有對錯,下錯刀、失敗了,就用別的方式去彌補就好。

After a year of learning, although sometimes I still hesitate, I’ve learned to let go and can make better choices than before. I feel more confident when cutting the flowers. Even if I make mistakes or feel like I’m going to ruin it, I know there is no right or wrong and I can always find a way to make it up. 

一年経った現在、まだ完全に迷わないとは言えないけど、何を切り捨てるか、花や茎をどこから切るかをちゃんと決められるようになってきた。何かを間違えたとしても、失敗したとしても、必ず取り返す方法があるから心配しなくていい。

做花的時候總有意外,你也永遠不知道當天拿到的花材的狀態如何,就算是一樣的花材,分配到材料的開花程度、花苞多寡、分枝的長相都不一樣,就算自己不失手,每次做花時還是都要面對各種未知,並隨機應變。

Unexpected things always happen. You never know what kind of flowers you are going to use. Every flower is unique, the blooming stage, the number of buds and the curve of the stem are all different. You have to face all of these uncertainties and play it by ear.

予想外のことはどうしても起きてしまう。なぜかというと、どんな花と出会うのかがわからないからだ。花の種類が同じだとしても、蕾の数、咲き具合、枝の形などはそれぞれ違う。その都度、花と向き合って、臨機対応することが大事だ。

還記得第二堂課我因為自覺失敗,連看都不想看自已的作品一眼。那時候老師跟我說,「你要拿遠一點看」,真的很神奇,有時候調整距離或是角度,原本覺得很糟糕的作品就瞬間美了起來。

I also remember my second class. I thought I messed it up and even did not want to look at my work. “Back off and look at it again,” the teacher said to me. I tried and a miracle happened. By taking a step back and looking it from a different angle, I suddenly realised my work was not that bad.

二回目のレッスンの時、自分の作品が失敗してしまったと思い込んで、見ようともしなかった。しかし、「ちょっと離れて見よう」と先生に言われた。不思議だったのは、その不細工な作品に距離を置いて、視点を変えてみたら、全く違うものに見えて、綺麗に見えるようになった。

有時候不是作品不好,而是自己不懂得欣賞,對自己、對作品都太嚴格。若真要說,學習正向評價自己也是花藝課的修行之一吧。

Sometimes it’s not that the work is bad, it’s that I don’t know how to appreciate it. I am always strict with myself / hard on myself and my work. Something I have learned from flower arrangement is try to evaluate myself positively.

そこでわかったのは、私は自分にも作品にも厳しすぎることだ。作品がよくないのではなく、自分に作品を見る目がないんだ。自分をポジティブに評価することもフラワーアアレンジメントの課題の1つである。

觀察一起上課的同事和朋友,我真的覺得插花的過程以及最後的作品,都會反應出創作者的個性。平時做事很仔細的人,作品就是乾淨又文雅;而很有創造力的人,作品看起來就熱情奔放許多。仔細想想,上述這些讓我覺得痛苦的點,也真的都反映出我個性上的問題。希望這次花藝修煉結束之後,我會更懂接受自己的無能為力、能夠放鬆地擁抱不安,並且更懂得順應自然。

Looking at other classmates’ work, I found it’s interesting that people’s flower work often reflects their personality. A discreet person’s work is simple and elegant. On the other hand, a creative person creates upbeat work in which I can feel the energy and the freedom of the soul.

他人の作品をみてみたら、人の個性は作品に映ると感じる。しっかりして、細かい性格の人は繊細で優雅な作品を作る。一方で、クリエティブな人の作品は自由で、情熱が溢れる。私の長所と短所もこうやって作品に映ってしまうだろう。

フラワーアアレンジメントを通して、不安と向き合え、できない自分を受け入れ、成り行き任せにできるようになればいいと思う。

因為這是一個我依舊不上手的學習,需要完全專注、投入,儘管上課有時也會苦惱,但這樣的時光對於放鬆很有幫助。對在家工作的我來說,花藝課也是少數能與人群接觸的時光,一面插花一邊跟老師、同學瞎聊,補足我一週的會話和社交需求,過程也是蠻舒壓的。完成後的作品跟著我回家後,我還是可以在每天理花換水的短暫時間裡面,重溫那樣的專注與放鬆感,在家裡看到花也有助我維持好心情。

Since I’m not good at flower arrangement and still feel confused quite often, I need to be concentrated and focused during the class and this is a good way to relax and clear my mind. After the class, I also need to take care of the flowers, change the water or prune them every day. Although it only takes five to ten minutes, while facing the flowers, I can relive the process, focus on it and feel relaxed. Having flowers at home helps me keep up a good mood as well.

今でも迷ったり、悩んだりする私だから、フラワーアアレンジメントを練習する時は集中しないといけない。そのおかげで、生活や仕事のストレスから解放されて、リラックスできる。家に帰ったら、毎日水を替えたり、枯れた花を捨てたりすることも欠かせない。ただの五分や十分だけだけど、それでレッスン当時の感覚を取り戻せて、目の前の花だけに集中して、脳をリラックスさせることができる。花のある生活は楽しくて、手放したくないから、これからも続けて行きたいと思う。

花藝課不只是學插花,更是心靈的修行。

Flower arrangement is not only about the skill, but also about the mind.

フラワーアアレンジメントを習うことはスキルの話だけではなく、心の修行でもあるのんだ。

中英日翻譯練習 – 1 (悲觀只會讓人更難受)

最近開始嘗試的語言學習方式,把自己寫的365篇文章,找一些出來翻譯成日文和英文。一面練習,發現翻譯比直接寫來得困難。因為直接寫很容易下意識地避開自己不會的單字,用的也永遠是自己已經會的句型。反倒是翻譯的時候,因為要考慮原本文章的邏輯順序,並盡量保留原本的文字呈現方式,所以必須要去思考使用什麼詞彙才能對應。三篇文章擺在一起看,覺得語言真得是太有趣了。接下來也要繼續這樣的練習。


悲觀只會讓人更難受

ネガティブな考え方では幸せな人生にならない

Being pessimistic wouldn’t help

面對同樣的一件事情,有人覺得悲觀的同時,也有人能樂觀以對。換一個方式思考,轉換觀點之後,對同一件事情也能產生不同的解讀。

同じ事柄に対して、ネガティブに捉える人がいる一方で、ポジティブに捉える人もいる。物事を見る視点を変えたら、全く違う風景が見えてくる。

While some people feel pessimistic about something, others might feel optimistic about it. Changing your way of thinking and your point of view could lead to a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 of the same thing.

舉例來說,昨天同事告訴我,她覺得今年真的是很糟糕,諸事不順,感覺水逆了一整年。我知道她今年工作很多挑戰,然而,她在工作焦頭爛額的情況下還是搬了家啊!我告訴她,如果之後她回顧這一年,還是會覺得這是很棒的一年。

例えば、昨日同僚が「今年は全てがうまく回らなくて、本当に最悪な年だった」と文句を言った。彼女にとって、今年は課題がいっぱいで、大変な一年だったとは理解できるが、仕事は置いといて、今年彼女はマイホームを購入して、リフォームして、引越しもした。

For example, my colleague complained that this has been a really bad year because everything was not going right. I know she has been facing many challenges at work during this year but thinking about her personal life, she still moved house successfully.

因為當她把時間軸拉遠,換一個角度來看這一年,她會想到的並不是工作上的種種不順利,她會記住的是她順利在半年內買了房子,還裝潢好搬入新家。

広い目でこの一年を振り返って見たら、印象に深く残ったのはきっと仕事が順調に行かなかったことではなく、順調に引越しをしたことだろう。

If she could take the long view of this year, what she will remember is not her struggles at work but the fact that she bought a house, remodeled it and moved in just within a few months. I believe she will say this was a wonderful year.

其實,我也常常被說「你也太樂觀了吧」。仔細想想我為什麼傾向樂觀思考呢?其實可能只是單純地不喜歡悲觀的感覺而已。

「あなたはどうしてポジティブでいられるんですか」とよく言われる。よく考えてみたら、私はただ単にネガティブな感情に巻き込まれる自分が好きじゃないだけかもしれない。

Many of my friends ask me “why you are always so optimistic?” I think that might just be because I don’t like the feeling of being pessimistic.

我自己的情況是,陷入悲觀的時候,我會很清楚知道「我現在正在悲觀裡面」,心中的樂觀和悲觀想法會開始打架。

ネガティブになってしまう時に、私は「今自分はネガティブな考え方に影響されている」と自覚すると同時に、心の中でネガティブとポジティブの力が一進一退する。

When I’m pessimistic, I can clearly feel that I’m being pessimistic now and my positive thinking and negative thinking start to fight against each other.

如果不去處理悲觀的情緒,或是不做些別的事情轉移注意力,放任自己一直朝悲觀的方向去,那就會去做很多讓自己更不快樂的事情,例如喝酒、暴飲暴食、不斷轉電視或是滑手機。而這些事情也都只會讓悲觀的效應加劇而已。

他のことに注意を向けないで、そのままネガティブな感情に流されて、酒をのんだり、暴飲暴食したり、無意識にテレビでザッピングしたり、スマホをいじったりしてしまったら、さらに虚しくなってしまう。

If I cannot draw my attention away from those negative thoughts and just let them alone, I would probably drink alcohol, binge, keep switching the TV channels, or mess around on my phone. However, all these actions would make me feel even worse.

悲觀也會讓人變得憤世忌俗。

ネガティブな考え方では世をすねる人になってしまう。

Being pessimistic will also make people cynical.

因為對於職場和老闆感到悲觀,過去這段日子,我對於每個人的工作量是否平均,變得相當計較。我一直以為,如果我能證明其中的不公平,就能去改變這些讓我覺得悲觀的事實。然而,好幾個月過去,事實證明我無法改變職場或老闆。

この一年間私は職場と上司をネガティブに捉えていた。仕事の量や難しさばかりを計算して、公平じゃないことを証明できれば、上司の考え方や職場の現状を変えられると思い込んでいた。

I was pessimistic about my workplace and was fussy about workload. I thought if I could prove the unfairness of workload, I might be able to change the environment at my workplace or my line manager’s mind. The fact is, I couldn’t change anything by being fussy about everything.

這樣的計較以及想要證明自己才是對的的執念,讓我對人更嚴苛,待人以嚴也讓我不得不對自己更嚴格,搞得自己壓力很大,更容易心情不好,也就更容易計較….就這樣陷入負面循環。

他人に厳しくすることで、自分にも厳しくしないといけなくなった。そのせいで、逆にストレスが溜まりやすくなって、何もかも計算ずくになってしまい、気持ちも沈んでしまった。結局ネガティブな悪循環に陥ってしまって、何も証明できず、何も変えられなかった。

While I was strict with others, I had to be harder on myself and this stressed me out. I used to be in bad mood and therefore I became fussier. I trapped myself in a vicious cycle.

最近翻轉觀點,不再思考公不公平,計較誰做的多誰做得少,待人從寬之後,我也比較能夠寬以待己,工作的時候心情也好多了。

最近ネガティブな視点をポジティブに変えてみて、公平かどうか判断するのを諦めた。他人に優しくすることで、自分にも優しくできれば、何もかも楽しく感じられるようになる。

However, after I changed my way of thinking, stopped focusing on fairness anymore, and stopped being fussy about everything, my world changed. I realized that I will only be nice to myself when I can be nice to others and I am happier now.

[學習] Power BI 線上課程推薦

你有處理海量資料的需求嗎?你每個月都需要將新的數據彙整成報表嗎?你希望能夠動態監測所有數據的變化嗎?

講到數據整理或是產製報表,許多人最先想到的是excel,做點功課之後可能還會知道Python、R、Tableau的等等。然而,無論是Excel的進階應用,或是上述其他需要寫code的工具,對於像我這種文組人來說,要學會真的是困難重重。

在跟朋友聊天的時候得知有Power BI這個軟體,能夠連結各種資料庫彙整數據,輕鬆建立圖像化的數據儀表板(dashboard),不管是數據卡片、各種統計圖表、地圖、KPI紀錄表都有,更重要的是,不用會寫code也可以用!如果你不知道我在說什麼,可以看看這個影片(從17分20秒的地方開始)。

我知道用excel的基礎功能土法鍊鋼,還是大致上能做出我想要的東西,只是沒那麼漂亮,而且需要大量的手動更新。工作忙碌的時候,就更不想花時間進行重複的動作,尤其如果資料很複雜,各種手動的設定也需要花更多時間去確認。因為實在太討厭這樣的工作了,所以我下定決心一定要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把我最不拿手也最討厭的數據整理工作自動化。

我從五月開始接觸Power BI,那時靠自己摸索,總覺得東卡西卡的。冷靜了一段時間,最近又再次把這軟體開來玩一玩,卻突然開竅,竟然很順利地在幾個小時內,就把自己想要的雛形做出來。偏偏最困難的就是要如何把完成度70%的雛形修整到100%的部分。由於網路上找得到的的免費網路教學都比較零碎,我於是趁Black Friday 折扣在Udemy上面買了一個線上課程Power BI Master Class – Dashboards and Power BI Service 2021,希望可以有效率地學習。

先說結論,非常推薦!如果你完全沒有用過Power BI,那這會是很不錯的入門課程,就算你向我一樣已經有點底子,還是可以透過地毯式的教學結構,對每一個功能有更完整的了解,甚至可能發現一些平常自己沒摸到的功能,例如tooltips(浮動式的彈出視窗)就是一個比較進階而且自己原本不知道怎麼用的功能。

上了幾個網路上的軟體教學課程,發現有些課程不是太基礎,就是案例太不貼近自己的需求(這很難強求…畢竟每個人的使用情境都不同),再不然就是雖然有好的功能,但因為章節切分不清楚,如果沒有耐心完整看完就學不到那些功能。然而,這門課的編排和教學內容真的讓我相當滿意。

推薦理由主要有以下三點:

1 結構清楚,可以依照章節各取所需,每一個章節很短,有點像影片版使用說明書的感覺。有些網路課程因為章節切分不清楚,如果沒有耐心完整看完全部就學不到那些功能。這門課的編排和教學內容,真的能讓人很有效率地學習

2 講者英文清楚而且講話很慢,如果你很習慣聽英文,可以跟我一樣快轉到1.5倍速(甚至1.75倍速),超級省時間

3 深入淺出,不管是初級者或是進階者都可以學到東西。針對組織使用者,連資料串連和發佈的功能也有說明,講者也會特別提醒有些功能是有買license的進階版使用這才能使用,避免誤會

也有些人會說,這些課程的內容其實都可以在網路上找到免費的教學影片,何必花錢賣?不過,網路上的教學影片散落四處,很難讓人有邏輯且系統化地把所有功能都學過一次。此外,如果是用搜尋的方式來學習,我們能查詢的關鍵字也會受限於自己目前知道的,或是比較一般、直覺能想到的關鍵字。偏偏就是有很多不太直覺、而且用關鍵字也很難搜尋到的功能,這類的內容真的就需要透過上課才比較容易知道。這就是為什麼我覺得花錢買課程最值得的部分。

歷經這一段學習歷程,我想我應該已經是Power BI的中級使用者了,如果有相關問題,也歡迎來找我討論喔!

[學習] 沒有好壞,只是不一樣 (355/365)

花藝課上了一年多做了二十幾個作品,回想起來,我自己真的覺得很美、很滿意的作品好像不到五個。在上課的時候因為離作品的距離很近,再加上往往已經跟作品奮戰了很久,怎麼看,都覺得別人的作品比較好看。我跟一起上課的同事常常陷入一樣的狀況,愁眉慘霧地看著自己的花嘆氣,卻在轉頭看見彼此的作品時大喊「你的明明就很好看」。

奇妙的是,當下覺得很失敗的作品,在老師的鏡頭下總是能找到美麗的角度。回到家抽離上課時的挫敗,隔天早上再看看,換了心情、拉開距離之後,也常常會覺得作品好像變美了。花藝老師常說,「你們要自己會找角度,要懂得欣賞自己的作品。」

我常常覺得,花藝作品會展現出插花的人的氣質和個性。也許我總是覺得別人的花比較美,是因為我欣賞對方的個人特質吧。而我之所以一直無法好好欣賞自己的作品,給予正面評價,也許是我沒自信、甚至是自卑心態的展現。

我想以小時候曾短暫地學過素描和水彩畫,但怎麼樣都喜歡不起來。現在想想,應該是因為藝術創作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事情,好、壞、美、醜的評斷都相當主觀,也因此不像考試那樣可以很明確知道自己到底好不好。然而,世界上真的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明確打出分數的對吧?

我的英國老闆也很喜歡花,所以我們會跟她分享花藝作品的照片。昨天我跟她說,我覺得跟我一起上課的同事真的很有天份,而且「比我有天份太多了」。此話一出,老闆停了兩秒,嚴肅地說「聽著,我不覺得你們誰比較好、比較差,也不覺得你們誰有比較多天份,因為你們就是『不一樣』」。

無論對花、對人、對自己的才華,都不要急著打分數。很多事情,沒有好壞,只是不一樣而已。在這些不一樣裡面,學習找出值得欣賞的角度,稱讚別人的同時,也不要吝於肯定自己,我想這又是花藝課帶給我的另一門修行。

[學習] 莫名其妙?就當自己在演喜劇吧 (332/365)

人生難免會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人,排隊的時候突然插隊的老伯,在等車的時候突然跑來教訓你幾句的太太,講話不明究理顛三倒四的同事等等….儘管理性來這些事其實很無所謂,但卻常常會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讓人會生氣好久。明知這事就是莫名其妙,人卻還往往好像沒有找到一個為什麼會被這樣對待、為什麼這種怪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理由,就很難說服自己放下,很難平復心情。然而,為這種不明究理的事情花費心神,實在是很不值得。

前幾天聽這集大人的Small Talk 〈那些年我遇過的奇人怪事,附上如何應對無理冒犯的小撇步!〉,主持人Joe分享了好幾個很扯的例子,年輕時候的他,在事情發生的當下,因為真的太不按牌理出牌了,只能用本能去反應。甚至忘了這些事情根本連反應的力氣都不值得耗費。在多年人生歷練後,他在節目裡告訴聽眾他面對這些人的解套方法是「用言語重述對方的行為」。

那些傷害你、激怒你的人,其實有時候就只是想要找架吵,想要故意激起你的反應。對面這樣的人,與其讓本能反應帶著我們去吵架、爭論,不如冷靜下來用言語重述對方的行為。例如「請問你現在是拿雨傘戳我,要逼我讓座給別人嗎?」「請問你現在的意思是,我一定得要…才行嗎」。Joe實際嘗試了幾次,發現挺有用的,這些人甚至會因為得不到預期的激烈反應而反而不知所措,或是聽到自己的行為被講出來之後,才意識到自己到底做了什麼而感到羞愧。

除了莫名其妙的人,我們當然也會遇到很多「你知道他沒瘋,但他就是個性很差、很難合作」的那種人。面對這些人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冷靜,不要讓自己被情緒帶著走,畢竟你的情緒反應,其實就是對方潛意識裡最期待看到的狀態,千萬不要讓這些傢伙稱心如意。

我老闆非常會處理這類的人,她的作法是「不斷冷靜地問問題」,不用即時訊息,用email,有耐心地跟對方一來一往,每一句都禮貌又冷靜,「請問你是想要….嗎?」「能請你給我們一個需要這樣做的理由?」用email有一個好處,就是你可以控制回應的時間和速度,相較於即時訊息更能好好談事情。如果對方硬要私訊你怎麼辦?那就回慢一點,或是禮貌地告訴他你正在忙,請用email聯絡。禮貌的遣詞用字,反而更能顯出對方的失態和理虧,大部分的情況下,對方的反應激烈程度和速度都會慢慢減緩。

不要冀望這些奇人怪事會自己改變,也不要覺得你能導正他們的行為,這些想法和努力其實都不值得也不需要,除了冷靜以對之外,就讓他維持他那個樣子吧,他總有一天會踢到鐵板、自食惡果。再換個角度想,發生在喜劇主角身上的狗屁倒灶、不合情理的事情,往往是戲裡的笑點。然而,這些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好像就沒那麼有趣了對吧。儘管如此,遇到都遇到了,不如宏觀一點、幽默一點,這不過是人生劇本裡的一個片段,自己是不是很像喜劇主角,正在經歷一件荒唐好笑的事情呢?這樣轉念一想,腦袋也不會硬要去找理由找答案,也比較容易放下了。

[過生活] 用彈性習慣的概念,渡過365天寫作的撞牆期(330/365)

接續上篇[過生活] 寫下想放棄讀一本書的理由,今天來談談寫作時遇到的困難。

當初決定開始365天寫作計劃有兩個理由,一是受到同學的激勵,二是一年多前接觸到輸入和輸出的概念,意識到自己總是輸入太多但是輸出太少,所以許多感受或是學習的心得都不容易內化,因此想要藉由持續寫作的方式,練習並培養輸出的習慣。

開始365天寫作挑戰啟動了我的動力開關,為了要有能夠寫文章的題材,我激勵自己努力讀書,進行一些新挑戰,或是多紀錄生活中的各種感受。儘管如此,這種「為了輸出而認真輸入」的高動力狀態,持續了半年果然還是會疲乏。

記得有一位成功寫完365天的同學曾經分享,他大概在進行到第七、八個月左右遇到瓶頸。剛開始挑戰的我看到這個分享,想到的是「我能撐到那個時候嗎….」,沒想到就這樣寫到第十一個月,奇妙的是,我真的也是在第七、八個月左右遇到撞牆期,以下是我撞到的兩堵牆:

寫作遇到的困難 1 — 找不到主題寫、寫得很慢

我的閱讀、學習和想法,其實都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相關。所以一旦某一個問題研究到一個段落,或是某個主題的書讀到一個段落之後,在還沒找到下一個主題之前,就會出現空窗期。另外還有一個情況,出現在我研究VBA和Power BI的時期,因為花了大部分時間再研究它們,因此壓縮到閱讀和寫作的時間,這些學習的輸出就是軟體的練習本身,也就就是說我雖然有在輸出,但形式並非寫作。

寫作最難的就是找出想寫的內容,一旦決定主題其實不需要花多少時間。所以這個找不到主題、不知從何下筆的困境很容易令人想放棄。不是像無頭蒼蠅一樣在各種不成形的主題間猶豫,就是沒有心力再去做寫作這種輸出。

那我到底是如何跨過這兩堵牆,撐到今天的呢?其實解決方法都類似「彈性習慣」的概念。

解法一:習慣的彈性

彈性習慣》一書的作者將這些目標分成三種等級如下:
迷你級:非常簡單,維持習慣的最後一道防線
進階級:完成之後會覺得自己「還不錯」
菁英級:有難度、有挑戰性,完成之後會很有成就感

我們可以依照自己當天的身心狀態,可運用的時間多寡,來決定當天要達成哪一種等級的目標。狀況好的時候,可以試試看衝刺到進階甚至是精英級的目標,狀態不好的時候,就用迷你級的目標維持最低限度的習慣。

以寫作來說,我的目標分級如下

迷你級:有寫就好
不到主題的時候,就從日記裡面找一兩句有感觸的話來發揮、紀錄花藝課的上課心得,或是做當週或該月的復盤回顧。這些內容不需要太深入的思考,只要記錄下來的事情寫下來就好,很像生活隨記,也比較不容易卡住。

進階級:找到主題好好寫一篇文章
有好發揮的主題的時候,就在早上規定的時間內把文章完成,這可能是讀書過程中對某一句話的想法,或是工作上對某件事情的感觸,有目標且在一大早就順利完成文章,真的會讓人覺得自已「還不錯」。

菁英級:花時間寫一系列相關的文章
有時候寫不出文章不是因為沒有主題,而是因為想寫的內容太多了。與其在平日硬要高壓地完成寫作,不如等到週末假日比較有空的時候,再花好幾個小時寫完整的讀書心得、課程分享或是商品使用心得等等。

狀態好的時候就多做一點,狀態差的時候至少維持最小限度。如果真的不想寫,甚至因為寫不出來而覺得壓力很大的話,就放寬心讓自己休息。不過,我的原則是「暫停不要超過兩天」,忘了在哪一本書看到的,習慣養成的過程中一旦中斷兩天,就很容易再也回不到常軌了。

解法二:想法的彈性

對於一個完美主義者來說,要能做到彈性習慣,得要先將想法也調整得有彈性一點。不管是哪一種等級的目標,都記得要正向評價自己,就算寫得不好,也要告訴自己「至少我還是寫了,已經很棒了」。如果花了時間完成了菁英級的目標,也不要捨不得將成果拆分,別吝嗇讓自己輕鬆幾天。

一開始我總覺得要看完一本書再寫一篇很完整的讀書心得,或是上完所有的課再寫一個完整的心得分享。但最後我總會因爲花很多時間卻只能輸出「一篇」文章而覺得煩躁,往往在花費很多心力之後,會後繼無力很多天。但仔細想想,這種大型輸入的內容原本就很多,本來就很難花一樣的時間、用一樣的篇幅就完成輸出。轉念一想,其實只要把輸出拆開成好幾篇文章、分好幾天發布不就好了嗎?畢竟我付出的時間和心力就是那麼多,如果分成幾篇寫反而可以讓自己在完成後休息幾天?不要那麼逼迫自己不是很好嗎?

追求完主義,全有或全無的想法,對於維持習慣沒有幫助。狀態好的時候就多做一點,狀態差的時候至少維持最小限度。把做得好的日子的成就分一點給其他天,當作一個種獎勵,也正視自己的努力,給自己休息的空間。

給自己多一點彈性